Monday, July 27, 2009

雅斯敏跨越種族藩籬
2009-07-26 17:24
http://opinions.sinchew-i.com/node/10877?tid=16
大馬著名導演雅斯敏阿末(Yasmin Ahmad),上週六( 7月25日 )晚不幸病逝,終年51歲。雅斯敏生前的系列廣告和電影作品,致力於提倡希望與大,深受大馬人的敬重和喜愛。惡耗傳開後,社會大眾無不對她的驟逝感到愕然、惋惜和悲傷。
大馬觀眾如果沒有看過雅斯敏執導的電影,也一定從電視上看過由她執導的廣告。觀眾因為雅斯敏的作品所宣揚的親情溫暖、愛情能跨

越語言、膚色和宗教、多元文化的美麗及和諧,感覺到彼此間的距離消失了,剩下的只有純純的愛,聯繫著每一個大馬人。
雅斯敏第一次引起大馬觀眾注目的電影是《sepet》,電影透過一名華裔少年與一位馬來少女對愛情的憧憬,探討了種族和諧及諒解。這部電影當年感動了許多人,男女主角的愛就是堅信愛可以跨越一切藩籬。其跨族群文化的內容展現打破了大馬觀眾的觀影習慣,成功吸引不同種族的人走進電影院。雅斯敏經歷過兩段婚姻,前夫是印度人,現任丈夫是華人,電影作品正好反映她本身的歷練以及觀點。
雅斯敏電影作品經常探討大馬社會的種族關係,她勇敢地試探、測溫社會對種族議題的看法和接受程度,題材頗具爭議,受盡衛道人士的批評,例如當《sepet》和《Gubra》榮大馬電影節最佳電影獎,就引起主流馬來報章的一陣撻伐,被質疑其“馬來性”和得獎的合理性。唯她所說的是每一個大馬人的故事,反映了生活的社會的真實面,特定人士的攻擊,政府的不支持,並不影響不分種族的大馬觀眾對她的認同和讚賞,更受到國際電影節的肯定。
宏揚種族和諧與團結,很多時候淪為政治辭令,缺少了愛與真誠。政治人物為了撈取政治資本,不斷操弄著這個議題,很多時候弄巧成拙,導致多元社會進一步分裂和互不信任。
雅斯敏則淡淡地通過鏡頭述說著多元社會中,不同文化、膚色、信仰和語言民眾的故事,刻劃出社會融合,種族和諧的印記。她用真實、不偽裝和緊扣社會脈動的電影語言告訴我們,國民團結得靠愛來維繫,而不能靠政治動員。
今年她為新加坡社區發展部所拍攝的“支持婚姻”廣告片,點破了“沒人是完美的,所謂真正的愛情就是接受你伴侶的不完美”這個命題。在這個講求規劃,追求自我的社會,這無疑是暮鼓晨鐘,雅斯敏再一次展現她獨特的敘述和創作手法。
雅斯敏的驟逝是大馬廣告界和電影圈的一大損失,她的創意和敘事手法令人尊崇和欽羡,是大馬導演中的異數。雅斯敏做為大馬電影代表性人物,其使命和精神必須得到延續,大馬演藝界應該循著路徑前進,善於利用電影這門藝術宏揚愛與諒解主題,而不再只是敘述單一社會現象,沉醉於拍攝怪力亂神、妖魔鬼怪、胡鬧搞作等等,無助於提昇本地電影鑒賞能力的影片。雅斯敏不斷在作品中提倡的願景,即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景,是現的、真實的、並可能實現的,需要我們致力去完成,縱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只要不放棄,有一天願望是會實現的。星洲日報/社論‧2009.07.26

No comments: